2022-02-14
勞動全技能下的低收益
【念念有余】
農(nóng)人掌握了如此多技能,還是如此清貧,他們付出了極大精力,臉色蒼蒼很快就衰老了。用湯因比的話,就是成了生存的奴隸。
余勝良
(資料圖)
愛斯基摩人個個都是生存能手,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冰雪覆蓋的嚴寒天氣里。他們就地取材,展示了人類對抗嚴寒的極限能力。
愛斯基摩人引起了湯因比的注意,他在《歷史研究》中研究了愛斯基摩人的社會形態(tài),認為這是停滯的文明,愛斯基摩人生存環(huán)境嚴苛,所以他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是活著的技巧,在和酷烈的自然環(huán)境做斗爭的過程中,愛斯基摩文明也逐漸失去了張力。用湯因比的話說,他們對于自然挑戰(zhàn)必須作出過度反應,他們看似征服了自然,也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所有精力,成了所在環(huán)境的奴隸,無法再有進一步發(fā)展,文明雖然存在但也停滯不前。
湯因比的論述可謂精彩,經(jīng)濟學研究善于使用假設法,就是在多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,先假設只有某個因素存在,排除干擾,再一步步找到原因。歷史研究中很少看到這樣的論述,愛斯基摩人就是比較好的研究對象,他們很少和外界交流,人數(shù)少分布廣泛,社會演化極慢,還停留在很早期的狀態(tài)。
近期了解了一些愛斯基摩人資料,是探險者和愛斯基摩人接觸后做的記錄。愛斯基摩人極其能干,他們住在冰屋中,只用幾個小時就能做出一個冰屋,但他們不可能定居下來,需要不斷換地方尋找食物。北極光照時間短,溫度低,意味著可供尋找的食物不多。所以愛斯基摩人居住比較分散,不會形成城鎮(zhèn),不會有成規(guī)模的交換。
愛斯基摩人身上穿的衣服是動物皮毛,要用動物皮毛做繩子縫制,他們制作的狩獵工具非常簡單,主要是魚叉、弓箭等,大多數(shù)原材料是動物皮毛和骨頭,制作工具時除了用到雙手,往往還要用到牙齒。他們甚至能制作皮劃艇,主要在夏天用來狩獵馴鹿,將馴鹿趕進湖水中,再坐皮劃艇到湖中驅趕馴鹿,等馴鹿筋疲力盡,就可以獵殺了。為了狩獵海豹,他們能在嚴寒中幾個小時站立,保持姿勢不動,為了狩獵三文魚,他們要長時間站在冰冷的流水中。
在他們使用的工具中,只有鉆頭是鐵制,用完之后會小心翼翼收入三文魚皮做成的工具盒中。他們用石鍋做飯,因為沒有鐵鍋,吃頓熱飯不容易,所以經(jīng)常生食。捕獵的食物有海豹、北極熊、三文魚、鳥類、馴鹿,還采集貝殼以及夏天出現(xiàn)的漿果。他們熟悉食物,制作的工具巧妙便攜,因為他們要不停轉移,他們的運輸工具是雪橇,狗也要消耗食物,只能攜帶盡可能少的家當,夏天無法使用雪橇,經(jīng)常要背著帳篷遷移,只能以盡可能輕巧的方式獲取食物,日常生活都圍繞食物打轉,無法形成財富積累。
愛斯基摩人和現(xiàn)在都市人相比,就是一個個超人,他們能獨立解決一切問題,他們掌握了不可思議的技巧,所需技能數(shù)倍于都市人,但是他們生活又過得很清苦。
這跟我們經(jīng)歷的也很相似,以前我們?yōu)榱松妫残枰莆斩囗椉寄?,活得沒有喘息之機。
勞動環(huán)節(jié)自不必說,耕地播種間苗拔草施肥收割都全靠手工,還要會做家具蓋房子會養(yǎng)殖。
女人們就是在外面閑聊,手上也拿著一個鞋底子,拿頂針把針頂進去,還要再蹭下頭皮,針穿過去才會順滑。有些人會種蓖麻油,把針線在蓖麻油果肉上摩擦一下,納鞋底會更容易。想要納鞋底,要有布,布是破衣服剪成片狀后,拿小米熬制的漿糊粘在一起。更久前,線也是自家種麻,在水中漚得只剩下纖維,曬干后手工捻制而成。那時候要看女人是不是會做衣服,針腳好不好。
農(nóng)人家看樹木,想的是能做什么家具,是否能蓋房子用,能否做大梁、檁條和椽子,一根大拇指粗細的木棍,也不舍得燒條,夠30厘米就可以用在房頂撐起瓦片。蓋房子的磚頭瓦片,也是自己拓坯,運到本村窯上燒制。蓋房子要親戚朋友、本村村民幫忙,管飯就行。
農(nóng)人掌握了如此多技能,還是如此清貧,他們付出了極大精力,臉色蒼蒼很快就衰老了。用湯因比的話,就是成了生存的奴隸。
那時候已經(jīng)有了很多商品,但是農(nóng)人沒有能力,或者不舍得買,只買油鹽糖醬醋茶。人們購買商品的原因,是自己不會做,或者比自己做得好,比自己做得便宜。后來,農(nóng)人能外出打工,很容易將勞動力換成錢,很多商品比農(nóng)人做更便宜,農(nóng)人就不做了,比如鞋子衣服、磚頭,比如收割,農(nóng)人也能消費越來越多商品了。環(huán)境也展現(xiàn)了“和顏悅色”的一面。
(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)
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特此說明。
標簽:
- 精心推薦
X 關閉
X 關閉